溪口风俗

2014-05-17 13:23:27 894 点赞 0
溪口风俗
溪口正月初一吃汤果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对习惯于算虚岁的溪口人来说,不管生日是哪一天,春天以后,便都大了一岁了。
       正月初一这天,在剡溪一带,男主人会在凌晨子时放“开门炮”驱鬼避昏邪,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女主人则于早晨到中堂放香案供品迎灶神,向公婆敬糖茶。如果是新媳妇,还得捧着金漆茶盘向五服之内所有长辈敬茶。
新年一早全家老小会围坐在一起吃汤果,象征从新年第一天起一家老小便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早饭后,大家集中到祠堂太公、太婆像前——不管祖上有没有做过官,画像上的太公都穿官服,太婆头戴朝珠——桌上陈列着供品,大家按辈份,依次跪拜,然后由长辈分发血食(即麻饼,也叫拜岁饼)。
正月初一有许多禁忌,如不动刀,不扫地,不哭泣,不吵嘴,不打碎东西,不上河埠头洗东西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花生、糖果、瓜子、爆米花,叫吃“发果”。 因为传说正月初一晚上,天上诸神要临凡稽查人间善恶,为了防止祸从天降,溪口人这天睡得特别早,天没黑就要关门,晚上还不能点灯。
       新年开始,最开心的当然是小孩了,因为可以穿新衣新鞋,还可以拿压岁钱。长辈给小辈们压岁钱,一般都是红纸包,里面放有银洋、银角子或钞票,孩子们还要跪在地上向长辈拜岁。
      溪口人初二开始拜岁,按规矩先去外婆舅舅家,再是岳父母和其它亲戚家。生头女婿第一年还要挑拜岁担。
      新年时,农村里普遍要演戏,由村里热心人牵头联络戏班,叫“赶班子”。一般的村子都有祠堂,祠堂里有戏台,邀请戏班演出,看谁演得好,叫唱“对台戏”。这时各家勤邀客人,热闹非凡。初五是财神日,一般人家焚香燃烛,迎接财神爷。这一天店铺要在赵公座前上戏,店员要上工开门,老板会事先约好一位顾客,请他一等牌门开,就到店中买东西,买好东西后老板会把准备好的红纸包送给他,包中钱数多少不论,包上写着“一本万利”四字,象征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财源旺盛。顾客离去后,商店就落牌门,中午老板请店员吃饭,初六开始开式营业。
 
溪口正月十四夜闹元宵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一般认为在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夜称元夜、元夕。在溪口旧时,元宵节是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四晚上是活动的高潮。
        元宵节首先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天黑后,妇女们到庙里供桌上掳蚕花,象征一年中蚕茧丰收。孩子们有的拿着灯火,有的敲着小铜锣、火盖或竹夹,到各自的厨房里转一圈,一边敲,一边喊:“嗬去!呔去!赶到深山吃草去!”门上贴着:“正月十四夜,百虫在门外,若要进门来,过了重阳节!”的字条,叫做“赶蛇虫”。然后,孩子们到村口或门外怀抱石块,呼唤着牲畜进屋来,象征一年里六畜兴旺。
正月初八以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元宵之事,街上设竹排楼,悬挂彩灯、彩幢。十三日夜祠堂张灯设祭,供通宵游观。有时为了纪念造福人民的先贤,还组织盛大的祭神活动,行进的队伍包括仪仗、鞭炮、乐队、供品、莲灯、高跷、抬阁、神像及扮演的“凶犯”等等,抵庙后举行盛大的祭神仪式。一般由五张八仙臬拼成供桌,祭品摆放也有一定的规矩。香案前有香炉,左右各有寿字台,两旁有一人高的落地春花台,用于插香烛。
        牲礼有全羊、猪头、鹅、鸭、肉,用五只红漆大桶盘盛放,其中全羊由族人出资提前放养,农村叫“庙头羊”,它可随意吃作物,主人不会提出赔偿。金果有红枣、桂圆、核桃、花生等小祭盘16盆,还有汤菜和素菜16盘等。
        仪式由族长主持,内容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族人平安健康,人丁兴旺,多福多寿。同一天,戏台开锣,日夜演出,直到十八落灯为止,称“灯头戏”。
 
溪口清明上坟吃麻糍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在溪口,这一天家家舂麻糍(艾馒头)、买纸幡、备香烛、做羹饭,去祭扫祖坟。祭扫太公的墓更是一族一房的丁口都出动,供上五牲,并在墓前分发艾馒头,回来共同吃清明羹饭。
       清明的上坟祭品一般由一个木格子带至坟前,称“存勒格”,里面放置的食品有:和菜(天菜、豆芽、笋丝混炒而成)、蛏子、毛蚶、小黄鱼、粉丝(干面)、炒蛋块(俗称“鸡蛋糕”)、红烧猪肉、黑术耳、油煎豆腐、剖开鸡蛋等。另外,还要在墓前放置酒杯,斟满,一人一杯:同样的,饭也是一人一碗。图中左右两堆方形的东西就是嘛时。
  
溪口立夏称重拄蛋吃笋吃豆吃田螺
 
        立夏的意思是春天过去,夏日即将来临。
        在立夏这一天,家家制艾鸭蛋,煮茶叶鸡蛋,烧五色米饭(米、肉、豆、笋、土豆),吃蛋、笋、豆、田螺、软菜等蔬菜。以形会意,说吃蛋可以主头(健脑),吃笋可以主脚(健脚),吃豆吃田螺可以主眼睛(明目),吃软菜可以主耳朵(亮耳)。事实上做艾鸭蛋的艾和松花的确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妇女们还用五色彩线,扎成疰夏带,戴在孩子们腕上以避邪毒。孩子们把茶叶蛋套在绒线织成的蛋套中,挂在胸前,取出蛋来,大家对拄一下,比谁的蛋硬。中饭后,人们还习惯在走廊的二步梁上栓一条绳,下面挂一支大秤,秤钩卜吊着箩或筐,给孩子称称体重,看今年比去年重了多少。
 
端午吃粽子插蕲艾
 
       端午节存农历五月初五。
       这时正是酷暑将临、疫病将发的时候。旧时这一天,家家门上挂蕲艾和菖蒲,身上、帐前挂香袋,内贮雄黄和香料,有的把菖蒲根雕成人形或动物,挂在小孩身上或摇篮边。中午薰臭花、白菖术、艾叶,吃雄黄豆、灰汁团,以消毒、杀菌、健身、灭蚊蝇,有的还用雄黄酒生吞小青蛙,说是可解百毒。
据说这一天很难看到青蛙,故有“啦蛳(青蛙)避端午”之说。端午驱瘟避邪这一习俗的产生,还与这时候气温冷暖悬殊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故奉化有“吃,端午粽,棉袄勿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俗语。这一天或前一天,女婿要挑端午担去岳父家。端午担要有五色食品,即油包馒头、白鹅、胖蹄、大黄鱼、鸡蛋,用专用的竹编幢篮盛装。岳家也要回给女婿衣服、鞋子、水果等五色东西,叫“回头货”。
 
溪口六月六黄狗小猫淋浴
 
        六月六,传说是太阳的生日。到了六月六,梅雨季已过去或即将过去,所以旧时民间有在这一天晒衣、鼎节和给小孩子沐浴的习惯。这里有句俗语“六月六,黄狗猫沐浴”,意思是这天猫狗洗了浴,不会生.病,以后也不会到处拉尿。由此及彼,这一天人们把水晒热,绐孩子们洗澡,意思是小孩洗澡后也象猫狗一样活泼、乖巧。这一天还意味着暑天到了,孩子们可以到河埠头洗澡了。

溪口七月七槿树叶汁洗头发
 
       七月七,即七夕,相传这天晚上,喜鹊群集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与织女相会。旧时,老老少少同坐在天井里,萤火点点,晚风习习,听老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共同祝牛郎织女相聚。溪口的妇女们尤其是姑娘们,用彩线穿七孔针,并摆出香案,上置瓜果,向织女乞求灵心巧手,这就是“乞巧”。正像诗人林杰所写的那样:“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线风万条。”七月初五那天,有些妇女孩子还用槿树叶汁洗头发。据说用槿头叶洗过的头发又滑又亮。由于七月七的习俗大多和妇女相关,所以有人认为七月七可称为我国古代的妇女孩子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月半做庚饭插地香
 
        七月半,即中元节,是一个祭祖的节日。这里的中元不限于七月十五这一天,从七月月初开始至三十,全月都可祭拜先祖,都叫做“七月半”。据说七月十五是地藏王生日,会打开阴河地狱之门,这样祖先的鬼魂都从地狱来到人间,所以家家做“羹饭”。三十则是地狱关门之日,这天一般都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佛教信徒要举行盂兰盆会,每户插地香,为地藏王菩萨“开眼”(即照明),到桥头、路边给野鬼烧香、烧经、送食物,叫“结缘”。商号店铺门口斋桌高供,盂兰灯烛辉煌,各色面人、面花相互斗巧。
   人们旧时还在剡溪上放水灯,就是在草鞋上放笼糠,浇上菜油,或用纸船捅上蜡烛,水灯从藏山大桥至百丈沙顺水而下,烛光星群,天水相映。
 
溪口八月十六吃水溻糕
 
        中秋节,本是八月十五,又名月节、八月半、仲秋节。全国各地的中秋节都在八月十五,唯独奉化一带的中秋节在八月十六。关于此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元朝末年,张士诚为了秘密约定起义时间,在月饼里夹一写有“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分送各地。从此每到中秋,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纪念此事。但月饼到宁波晚了一天,因此宁波地区就定在八月十六过中秋节了。
节前,亲朋好友互赠月饼。节日吃水溻糕、鸭煮芋艿,晚上合家拜月赏月吃月饼,尽享天伦之乐。奉化比较看重中秋节,有“鸭肉骨头水溻糕,八月十六等勿到”的说法。
 
溪口重阳麻团安稳糕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按《易经》的阴阳理论,九是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也就是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或重九。旧时,奉化人们每当重阳节往往亲友相约赏菊、登山、吃花糕、喝菊花酒、做糯米糕,俗话说“重阳麻团安稳糕”。重阳节虽然秋高气爽,但如果有雾,下半年必定多雨,农村有俗语“重阳一道雾,晚青晚稻要烂腐”,这是奉化农民对重阳节与农事关系的经验总结。
 
 
溪口冬至修坟祭祖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正好与夏至相对应。故有“坐坐夏至日,睡睡冬至夜”之说。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九九八十一天而寒尽,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冬至大如年”,旧时剡溪一带许多地方把冬至看作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家家酿酒,磨汤果,晚上一家团圆吃冬至饭,族众到祠堂里祭拜祖先,吃冬至酒。有的人还到庙里求梦,卜来春吉凶。不.少人晚上用桑叶水洗脚防冻。
 
溪口廿九三十过大年
 
        旧时,溪口人从农历十二月中旬起,就开始过年的准备。
        一般从农历初十开始,家家户户便开始舂年糕。到了廿十就要办年货并开始做米馒头、搭酒酿和磨汤果粉。廿三晚上据说是玉帝召集灶君的日期,天下灶神都要上天汇报这一户一年的善恶,所以这天送灶必须十分至诚。祭品有祭灶果、年糕、年糕元宝等。
廿四,则“腊月十四,掸尘扫房子”。用竹梢扎成长掸扫把,把一年来的积尘掸掉,门窗洗净,窗棂糊上新的窗纸,干干净净迎新年。
        廿五也是财神日。店铺设供谢财神,这一天不赊账。债主不讨债,是穷人躲债的日子,所以有“躲得过廿五,逃不过三十”的俗语。
        廿七、廿八户户谢年,即用猪头、鲤鱼、全鸡“三牲”和两盘年糕祭祀神明。谢年后全家吃肉汁年糕汤,象征生活年年高。也有亲朋好友互请吃谢年饭。饭后,有乞丐头脑戴官帽,挂胡须,穿皂鞋,拿宝剑,挨家挨户到厨房里奔跑吆喝,叫做“赶灶王”,象征赶走一切灾难。主人向他舍施年糕或铜板。
廿九或三十是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团团圆圆坐吃年夜饭,叫“分岁”,菜肴丰盛,食后须多剩,意年年有余。饭后,挂祖先像,换门神,贴春联。在灶龛里贴上新的灶君像,摆上供品,还在谷仓、米甏、石臼、石磨、牛栏、猪圈等处贴上青龙马,放上年糕或米馒头。长辈给孩子们分压岁钱。主妇在夜深时还要炒蚕豆,炒花生,炒玉米,叫“炒发果”。室内点烛焚香,睡得很迟,叫“守岁”。有许多老婆婆、小姑娘还到庙里去坐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