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老底子传统手艺 寻找宁海正在消失的手艺

2016-10-12 09:59:17 313 点赞 0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盛夏的光与影,时间与想念,似乎都被拉得格外悠长,缓缓的,静静的,陷入了望不见尽头的慵懒之中。吭哧,吭哧,停不下来的唯有手艺人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盛夏的光与影,时间与想念,似乎都被拉得格外悠长,缓缓的,静静的,陷入了望不见尽头的慵懒之中。吭哧,吭哧,停不下来的唯有手艺人劳作的双手。在热得漫无边际的缑城夏天,他们一直在操劳、奋斗、孜孜不倦,与漫天蝉声一道,共奏出一曲古韵悠扬的夏日清歌。”

  ‘ 根雕之美,

  见于不经意 ’

  宁海地处东海尾闾,境内山高水长,杜鹃、栎树、青梅桩、黄杨树等树根原料资源丰富。经浸水去皮,因形加工后,便可雕饰成各种鸟兽、花卉、人物以及风景奇观等,形成具有艺术美感的根雕作品。

配图配图

  根雕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如何能把不起眼的、歪七扭八的、甚至损坏变质的树根从散落的各地挖掘出来,并巧妙地雕出有形有意境的作品,才是手艺人慧眼识珠、巧夺天工的本事。天气再燥热,也要静心认真选材、构思、处理、初定、造型、打磨、修整、上光。数十道工序下来,好的根雕作品往往看不出刻意精雕细琢的痕迹,更有一种漫不经心间的自然魅力。

  ‘ 经年历久,

  才得泥金彩漆 ’

  人人皆知泥金彩漆的华美,却鲜知其背后深藏的巧手匠心。从制作技艺上看,可分为浮花、平花、沉花三大类。

配图配图

  从工艺程序来看,需贴金、上彩、罩漆、推光、描金、沥粉、拨朱、雨雪、砂金、碾金、泥金、细金....。。光做一个花色的瓶子就要打上十几个模子,唯耐心且有良好美术功底者,才能最终完成,感受到细腻典雅、绚丽多彩的泥金彩漆在指尖游走的曼妙之处。好的作品,收藏多年至今依然颜色光亮,花色十分精细,历久弥新。

  ‘ 如果竹子

  会说话 ’

  旧时村落生活,篾匠是个很吃香的行当。以竹为本,手艺高妙,眨眼便生出令人赞叹的各色日用品来。如今宁海山村内还留有三三两两的篾匠,坚持着老底子的套路。只有深山里5-6年、密度刚好的野生竹最好用,能用篾刀劈出蔑丝,然后用大拇指按在龙门刀口上抽成各种粗细的竹丝。抽好的竹丝用开水煮过,晾干但不能见风。

配图配图

  最复杂的就是接下来的编织工作,正篾固定位置,近百根口篾穿插其中,长短粗细各不相同,全靠手艺人心中所记、手上所动,分毫不差。一样样造型优雅、香气盈盈的竹编品,便是竹子留在这世间最美的模样。

  ‘ 女儿出嫁时,

  何处觅箍桶 ’

  在有着十里红妆传统的宁海,箍桶匠是过去女儿出嫁时,长辈们最要操心寻找的师傅之一。水桶、瓜子桶、脚盆、马桶,这些寻常人家的生活必需品样样华丽精致,代表的是娘家人的脸面,凝聚的是箍桶师傅长年积累的巧手经验。

配图配图

  如今,虽然木质桶已经逐渐退出了日常生活的历史舞台,但手艺人们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继承着这样传统技艺。闲时可以去胡陈乡的得心坊艺术馆走一走,看看传承人鲍明沛的收藏和制作的得意之作,一览箍桶奥妙。

  ‘ 小白木,

  来自大洋彼岸的呼唤 ’

  能被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馆收藏的“白木小件”,影响力可见一斑。传承人徐永水老先生捐赠的作品便这样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留下了宁海手艺人的精彩一刻。

配图配图

  这些白皙精巧的小玩意儿,是以白杨、银杏、白茶等树木为材料,雕刻成高不过三寸、反映民间生产、生活的小木偶人和与之相关情景的小型玩具。你如果见过俄罗斯的套娃、日本的木偶娃娃,也一定要来看看宁海的白木小雕刻。它的生动可爱、栩栩如生,会令你大吃一惊。也只有这样的巧夺天工,才能在清代中晚期时便远销海外,至今仍有余音回荡。

  对外行人来说,了解一门古老的手工艺就像闯入了一个框架完满、规则严谨的新世界,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觉得新奇无比。这些源自于宁海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凝结了千百年的集体创造,承载了旧时代的岁月记忆,更是无限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