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年轻的杭州西湖

2010-07-17 15:30:04 136 点赞 0
古老而年轻的杭州西湖我是们此行的第四站。

古老而年轻的杭州西湖我是们此行的第四站。

我们的大巴车司机入行不久,不仅不熟悉道路、道路识别能力亦极差,前一天从无锡到上海的高速,眼睁睁地视“世博园”加之左行的路标而不见,硬是向右转没商量,结果从无锡到上海竟走了四个多小时。自此,才终于领教了什么是路盲,跟他相比我实在太优秀了。

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沪杭之旅我们只好全车总动员:研究地图的、专注路标的、打电话连线导游的、手机上网查询的、GPS定位的……几乎把古老的和现代的几种查询方式囊括于一车了。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苦中找乐了,抱怨只能增加司机的心理负担。

从嘉兴到杭州的路程我们是从雨中一路走来的,一路烟雨迷蒙的江南也就错过了,只在印象中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白茫茫中的一片片绿意,很深很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终于到杭州了。

对于杭州、西湖深深久久的期待让我忽略掉了那一路寻觅的疲惫,只见满眼的绿,是那样喜欢……

看着想着走着,悠远的“净慈寺”三字便走进了视野,那满眼接天的碧绿的莲叶、那羞涩婀娜的粉嫩的荷花……

天光明媚,却又不时飘一两点雨,就是这样,一湖浩荡的碧水、微波涟漪,古树石径、枝叶婆娑、绿荫匝地,满眼是粉嫩和水绿,到处透出青春与蓬勃的气息,西湖拒绝老气横秋,即使带有几点苍老的皱纹,西湖水、西湖的绿也会将其抹平,让你不由自主地微笑、陶醉……西湖人太幸福了……

钟灵毓秀,这样的幸福不知始自何时?但至少在宋代便有了吧。大自然将鬼斧神工的西湖安放于此,又遣了一位谪仙人降临。眼前便是苏堤——想起小时候地理课上背诵西湖胜景时只知“苏堤”“白堤”是需要记住的,是为考试不失分。后来读了苏公的诗文词,草逐渐认识了“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轻灵和柔美的苏诗;向往“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超旷、洒脱的苏词之境;更感动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的苏文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气以及“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公之看破与出神入化之妙境。文章诗文能达到这样境界的岂是凡尘之人,恐怕只有谪仙人了吧。因此,也断不会想到苏公竟也是位凡世官员、而且是位体察民情民意的好官、是位福荫千秋泽被后世的好官,他在杭州任知州时为西湖人疏浚湖水用葑泥构筑起的这条绵延近三公里的苏堤,利益了多少家庭!美化了多少人的心灵啊!苏公当年心怀的是西湖人民,他或许没想那么多吧,什么杭州啦、华夏啦、天下啦、宇宙啦,可是逆向思维,一个心里没有天下百姓的人又怎会有如此英明之举呢!

花港观鱼,要逊色多了。鱼也有、水也有,只是较之于心中之“港”,这一池水逼仄不畅。还是趵突泉水幽清冽、鱼影多姿。在池边匆匆留影,路上走着打开一看,眼角眉梢那点岁月的痕迹可见,心中后悔不迭——自己年少一点时为何不来?池边的绿树巨大而青幽,西湖啊,西湖,能将古老而又青春的气息并存,唯你有乎?幻化了苏公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吧!即此,也不枉此行了。

弃岸登船,视野一下变得开阔了许多,四围青山,隐隐约约,还是那句“山色空蒙”啊,“山和雨”,的的确确啊。“雨亦奇”也终于在现实中有了着落,西湖的雨就是这般奇妙,虽不是刘禹锡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但晴空落雨,那明明爽爽、湿暖暖、潮润润的感觉是北方所不易经历的天气。远远地看见“三潭映月”,此时没有月,也只能想想着秋空夜月、水波浩淼的那一片宁静了。在船上望见“雷峰塔”,塔基与塔身掩映在一片蓊郁苍翠之中,只有一段塔峰巍然映着这一片浩淼柔和的湖水和浓郁沉静的绿,便愈显刚毅挺秀。风景一定要与传说相连才称得上美,白娘子、小青与许仙初识的断桥悠悠地向我们走来。一段美丽的传奇、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故事是古老的,就像这湖水,可那美丽的爱情传奇却历久弥新。至此,不由得让人怀想沉思:设若只有这一湖水,恐怕也就没有了一段段惊奇的发现,西湖也就称不上是西湖了。人与仙、天与地、男与女、刚与柔……谁又能舍此弃彼呢?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也给了人类无数的启发,可总是有人对此视而不见……“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一位先秦的思想家一直在关照着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啊!
古老而年轻的西湖啊!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