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杭州历史文化介绍杭州的美

2017-02-14 18:09:53 188 点赞 0
这是一座美轮美奂、有着“天堂”美誉的江南城市,这里有国内名列高校前位的浙江大学,有国内最好的省级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然而,真正令这座城市名声远播的,还是人皆向往的西子湖。说到杭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这是一座美轮美奂、有着“天堂”美誉的江南城市,这里有国内名列高校前位的浙江大学,有国内最好的省级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然而,真正令这座城市名声远播的,还是人皆向往的西子湖。

说到杭州,人们首先会想到西湖。说到西湖,人们立刻会想起两千多年前吴越之间的那场惨烈却被诗意化了的战争,还有那位遁迹于战争硝烟的越国美女——西施。大文豪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更让西湖与西子之间结下不解之缘。

西湖,西子,为杭州城涂抹了一层淡淡的妩媚的底色,杭州也因此平添了几分女性气息。西湖的柔柔波光,潋滟水色,扑朔迷离,旖旎姿态,万种风情,恰似江南美丽多情、又把握无定的女子。一个地方有了山,有了湖,有了树和花,就有了花香鸟语,就有了才子佳人,也就有了传说和佳话。这一切,都使城市的山水景物浸润了浪漫与诗意。

肖万、大可在《最女性化的城市——杭州》里,曾这样描述说:“杭州虽然被定为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古都之一,但这座城市根本就不具备那种扑面而来的王者之气,倒更像一个帝王的后花园。”的确,那迷人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红粉轻舟,无不营造出温温软软、缠缠绵绵的氛氲,令人情醉神迷。这些足以令当年那位逃亡至此的高宗皇帝赵构陶醉其中,不思进取,“总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杭州从一开始就被视作风花雪月的温柔乡,当你读完法国人写的元蒙入侵前杭州的日常生活史,当你从辽远粗犷的北方来到风光旖旎的江南,你才能明白:只有在这里的山水之间白娘子许仙才可能浪漫相遇,只有在这里墨客骚人才能留下如此之多风雅轻靡的艳词。那个在他地也许会受到鄙夷的小男人许仙,在这里却大受青睐,倒是“很男人”的法海在传说里被视作了恶棍。

中国秀丽妩媚的城市很多,但杭州的美,却美成了一种文化,而非仅仅是自然。比起那些现代的大都市,杭州有着更纯粹、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积淀,东方历史文化的神韵在杭州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正是这种寓于山水名胜之间的纯正的中国文化因子,消融了所有人的坚硬,使所有来到这里的国人和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他地的人们,莫不感到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与心灵归属感。无论在古人还是今人心中,杭州都是一座“有说头”的城市,更是一座满盈着诗意的城市。比起许多省会来,杭州不大,但很“古典”,很“东方”,与北上广深等大都市比,杭州没有那种令人讨厌的现代都市的喧嚣、庞杂,而多了几分恬淡、从容、休闲和灵秀。不管是谁,但凡小住几日,便立刻会爱上杭州,什么样的大都市便都不在话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国人对杭州有着一种群体性的文化价值认同,这种认同感甚至超过了对许多大都市的认同。比起那些一线大都市,杭州更温和,更雍容,华贵中透着大度。这种气度来自厚重的文化底子,来自于历史上南北融合的城市底蕴。自南宋建都于此,杭州城内半数人口成了外来的汴梁人。北宋灭亡后,杭州成了华夏文明的栖息地、收容所,也成了天下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及至当代,金庸、琼瑶等文化名人也都以跻身于此为人生乐事,相伴西湖,临水而居,笑傲江湖。至于寻常百姓,这里更是安身立命的最佳选择。

杭州之美,早在唐代就呈现于诗人笔下,诗人白居易的《江南好》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而到了宋代,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文明和发达程度之高,令所有“蛮夷”叹为观止。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杭州人最大的幸运与福祉,无疑都维系着那一潭碧水——西湖。这真该好好感谢那位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镠(852-932)。当年,吴越国建都杭州,首拓城郭,兴建“地上天宫”,钱镠不仅没有下令填埋已淤成沼泽的这片湖滩,反而颇有远见地“置撩湖兵千人,刈草浚泉”,对西湖进行了最初的清淤建设。不然,没有了这当年的开篇,又怎会有后续的绚烂?历经历朝历代的清淤、整治和建设,再加上文人墨客了无穷尽的诗意涂抹,西湖终于成了一个美不胜收的风景胜地,而杭州也因此而名播天下。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说:“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更是将杭州赞为“世界上最美丽而华贵的天城”。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笔下的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而张岱的《西湖寻梦》则接通了梦境,“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大诗人苏轼的诗句无疑最美,也最广为人知,他那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漠浓妆总相宜”,不知迷煞了多少古人今人。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不乏慵懒散漫而更显得宜人。怀拥西湖,城市就沾满了水意。很湿,也很诗。处处透出让人心醉的柔媚。美景是可以磨细心灵的敏感的,也不断升级着江南人的审美趣味。比如,杭州人就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生活在大西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其中滋味?春光中的西湖景色靓丽,令人迷醉,而细雨微茫、月色朦胧下的西湖,更有另一番妩媚。西湖的四季,每一季都可游可赏。明代高濂的《四时幽赏录》说,春来时,应该去孤山月下赏红梅,晴日去苏堤看桃花。夏天的时候,则应该往三生石上谈月,湖心亭畔采莼菜。到了秋天,可以去雨后的水乐洞听泉声悦响,夜晚时去六和塔听风观潮。最枯涩的冬季也依然有趣,大雪初晴,可以登上三茅山顶,俯瞰江天皑皑雪霁,或在除夕之日登上吴山看松涛,都是十分惬意的享受。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作家郁达夫更执着地说:“我以为世界上没有一处比西湖再美丽,再沉静,再可爱的地方了。”郁达夫说此话时,环抱在西湖一带的青山,树稍已微微染黄,远远望去,恍若初生嫩芽。无论春江花明,柳绿桃红,草长莺飞,碧波长洲,也无论雪后初晴,月色微蒙,乃至败柳残荷,寒鸦归巢,若少了水,一切都没了韵致。

然而,美,并非杭州的全部。要知道“苏家弱柳犹含媚”之后句,就是“岳墓乔松亦抱忠”。温婉秀丽的西子湖畔,温温软软的柔风里,照样有着铿锵的声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可见杭州的秉性兼容了江南的刚与柔,温婉中自有刚烈在。

北宋末年。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徽宗、钦宗被掳,北宋覆灭。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高宗)幸得逃脱,率领皇室宗亲,南迁至江南的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使大宋文脉得以延续。这次中原文明的大举南迁,规模之大,超过以往,在这场旷世的大迁徙中,无数江北士族因此迁居江南。默默无闻的杭州,就这样在都城汴梁的沉沦中崛起了。在游牧民族的一次又一次南逼之下,文明不断南移,江南不断得到开发,而杭州也变得日渐风姿绰约,形象鲜明。那些年,尽管心怀刻骨失国之痛,但杭州的美丽繁华很快就抚平了北人的思归之心。南宋词人林升的那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乏对北宋覆灭的叹惋,更有对旖旎杭州的心仪。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2006年,开封与杭州缔结为友好城市,这无疑暗合了两城之间历史上的文化因缘:一个是北宋首都,一个是南宋都城,没有前者的毁灭,就没有后者的新生。870多年前,正是因为那场旷世的士族大迁徙,杭州才得以快速繁华。杭州那湿润温软的空气中,一度曾弥漫着北方的粗犷与豪放,半城以上汴梁人的涌入,不仅使杭州空前喧嚣,在与异质文化的交融中,杭州包括语音在内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异,中原话与吴方言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交汇,而杂糅的文化更给了杭州开放包容的性格。

今天,再来杭州,仍一既往地喜欢。文化的交汇在新时代还在不断继续,心底里希望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江南城市,在文化的交汇中留住自己的过往,留住那渐行渐远的历史记忆,留住那一抹独有的迷人韵致。

诗意杭州:淡抹浓妆总相宜

作者简介:江水如蓝,江南大学教授,无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散文作家。

《江南文化》以文会友,欢迎交流文稿

联系邮箱:

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长按或者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