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月行茶园茶游小札

2017-03-20 20:45:01 184 点赞 0
六月的梅雨季节,慕名于杭的人文史札,慕名于杭的草木之景皆入画,约上自己的蜜友,开起了一次期待已久的西湖龙井同趣之旅。早早的撑了一柄小伞,蒙着早间的雨雾,漫步苏堤,遇一樵夫,赏西子风情。小船游湖,有景,

六月的梅雨季节,慕名于杭的人文史札,慕名于杭的草木之景皆入画,约上自己的蜜友,开起了一次期待已久的西湖龙井同趣之旅。

早早的撑了一柄小伞,蒙着早间的雨雾,漫步苏堤,遇一樵夫,赏西子风情。

小船游湖,有景,有茶,有故事。

观苏堤六桥,揽三潭印月。

船房内设一小桌,一茶盘,还有樵夫热心泡好的新茶——西湖龙井。粗瓷白碗,清绿轻黄汤水,有袅袅烟尘盈于眼前,浅尝,微苦,余味甘。遂听樵夫讲史,浅谈茶事。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采茶女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自己也曾采茶。突然得太后欠安急召回京,太后因喝乾隆带回来的绿茶病愈,太后盛赞杭州龙井茶,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传令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西湖龙井自此得名声名远播。

细雨微澜,湖面波光粼粼,时有两三小船相对而行。行至彼岸,过一路荷塘,借着樵夫闲聊时推介的茶乡秀美之地。于岳庙转乘27路,过茅家埠、龙井茶室,沿盘山路,入龙井村。

我们跟着茶农,打“龙井”水,缆龙井茶园,聊农家茶事,浅啄龙井茶味。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名人文史佳句,是农家侃侃而谈的茶源文化。

龙井村茶农好客,乐于邀着我们去自家茶园看茶。一隆隆绿油油的茶树,及腰高,墨绿的硬枝老叶上抽出纤细的嫩芽,间或能看到老枝上发出的微红新芽,好奇低头之时,能看到茶叶浓密相间中隐藏的查过。茶农说,这是做茶种用的。此时是杭州的六月,龙井茶已不再采摘,目前是养茶树的阶段,茶树养的好,明年春茶采摘的新茶就多。

提了我们从茶农介绍的“龙井”打的水,煮沸,品尝农家的新茶。

茶叶采摘时节的不同与原材料选择的不同注定了茶叶品质的差距。泡了一碗明后采摘的茶叶。茶色绿,细尖状,扁平光滑,有栗香,望着杯中绿黄的清汤,我和蜜友戏言此为“肉香”,入口略涩,也有点苦。茶农将明前茶拿出让我们对比。炒干的茶叶略有细微的差别,视觉上色泽更绿一些,香气不是特别浓,淡淡的,茶叶的形状大致相同,看着叶子小一些,泡上一杯,鲜亮的青黄茶汤中,有绿色的嫩芽浮起,两瓣小芽煞是可爱,茶汤入口清淡,用口撮来回味略略有些甜,会自发的会心而笑。

茶农一边请我们喝茶,一边侃侃而谈西湖龙井的产区特色。话说,我们本次有幸尝到的是“狮峰龙井”,是龙井茶西湖产区最好的茶叶,因大片茶园生长在狮峰山,狮峰山高,茶叶生长的土壤,气温及日照条件都为西湖产区之最,当居榜首。解放前西湖龙井的就有“狮”“龙”“云”“虎”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

茶汤入口回味无穷。辞别好客的农家,路过中国茶叶博物馆,路过翁家村,下行杨梅岭,寻龙井之源,“万壑争流下九溪”。

沿着乾隆古道下行,青石为基,古树为静,会遇到三两处行人,在转角溪流间嬉戏,可闻蜿蜒九溪水汀汀之音。观山行两侧,有隆隆青油油的茶丛依山而生。

下山至九溪烟村,亭台小谢,流水人家,几缕烟尘陇于竹外,竹林深处有丝丝琴音,袅袅炊烟,轻探院门,有茶香,不见春色之美,但可见园林景深入画之境。

行至山脚,遥望远处六合高塔,细风过,钱塘两岸江流,水声鼓鼓。

彼时已近傍晚,挽着蜜友慨叹:

“钱塘辽阔水清幽 ,西湖岸边楼外楼,

济公癫狂为济世,灵隐寺旁天外天,

清茶润喉出龙井, 狮峰脚下溪中溪,

桃花香艳桃源岭, 植物园内山外山。”

杨眉笔下的灵隐“天外天”,闻名的“虎跑泉”今日即是无缘了。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