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09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

2009-04-20 14:20:38 398 点赞 2
一、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

一、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杭州的优势产业。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既是杭州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共性做法。就杭州而言,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它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时,更给相关行业带来诸多商机,给老百姓带来就业岗位、经济收入,是一棵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是政府和百姓共同拥有的一个“金饭碗”。

 城市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文化、环境、城市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较量。要构筑起杭州在新时期参与竞争的坚实基础,必须要具有自己的城市特色,走差异化、独特性发展道路。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发达、风景优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是杭州最高层次的定位,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是杭州旅游的品牌定位。只有抓住了旅游这个发展载体,才能弘扬杭州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品质、扩大杭州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业态转型升级。通过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来共同加快推进旅游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业态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旅游业即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国内游“一轮独大”向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轮驱动”转变;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会展、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变。

二、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要举措

㈠坚持一个目标——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杭州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旅游参观城市。1953年国家建工部和苏联专家帮助制定的杭州城市初步规划,确定杭州为“以风景休疗养为主的城市”。根据这一定位,杭州建起了一大批疗养院。1956-1959年“大跃进”期间,杭州又被定位为“中等的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现在看起来这个定位与杭州城市的性质是完全相违背的,它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杭州这座城市的认识。日前经国务院审批的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把杭州城市定位为“著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正致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㈡实施“两大战略”——“旅游西进”战略和旅游国际化战略

“旅游西进”,就是以杭州“三江五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基础,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整合和优化配置旅游等各类资源,构筑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和经济圈,打响“游在杭州”品牌,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三江”就是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五湖”就是西湖、千岛湖、湘湖、临安青山湖、余杭南湖;“一山”就是天目山;“一河”就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一溪”就是中国首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址”就是南宋皇城遗址、跨湖桥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杭州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分布在13个区、县(市)。因此,我们把“旅游西进”作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来抓。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旅游西进”摆在突出位置,以“交通西进”为先导,全力构筑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和杭州至安徽黄山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构筑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已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对“旅游西进”战略,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一是促进杭州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二是促进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就是要打造全市1小时半经济圈。通过整合各区、县(市)“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促进杭州市域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实施“旅游西进”,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市域东西部协调发展。“旅游西进”战略是杭州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战略,而不仅仅是旅游业发展的专项战略。

旅游国际化战略是旅游西进的子战略,通过实施旅游国际化就是让杭州这座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质量的国际旅游环境,拥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能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杭州市从2004年起用3年时间推出了编制《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面向国际市场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加快高星级饭店建设,完善多语标识系统,推行环境洁化、绿化、亮化、序化,推动数字电视进饭店,完善口岸建设等20条举措。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新一轮旅游国际化战略行动方案,其重点针对目的地功能国际化、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环境国际化等六大领域,实施30项具体行动举措。时间跨度为2007年至2010年。

㈢打造“三大板块产品” ----观光、会展、休闲游产品

在观光游产品上,主要实施了面向国际游客的“三大工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溪湿地保护工程、运河综合整治保护工程)建设,旨在提高杭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在商务会展游产品上,以提升竞争力为手段形成“春有茶博会、秋有西博会”和力争五年一届的“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会展游新格局; 在休闲游产品方面,杭州紧紧抓住举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的重大契机,加快“休闲之都建设工程”步伐,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形象品牌。概括起来,主要有八大项目工程:

1、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是杭州构筑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金字招牌”,惟有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才能不断提高杭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7年间杭州市相继投资100多亿元,于2002年完成西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2003年完成了新湖滨景区、杨公堤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2004年完成了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景点建设,2005年完成西湖“三岛二堤”八大项目,2006年完成灵隐景区一期、吴山景区、龙井八景三大项目建设,2007年完成灵隐景区二期工程、吴山景区环境整治二期、开放高丽寺、开放八封田、南宋官窑博物馆二期、虎跑景区保护整治等七项工程,2008年完成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七批八大项目,“新西湖”第七次精彩亮相,西湖保护与申遗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九溪的溪泉烟树、杨梅岭的民居风情、杭州孔庙的儒学精粹、“西湖30景”的厚重内涵、吴山的传统民俗、西湖亮灯的秀雅璀璨、玉皇山南的南宋遗韵、梅家坞的氤氲茶香再放异彩,南山景中村也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西湖“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杭州重现了“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西湖盛世全景。通过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免费开放沿河七大公园和各类博物馆,实现了“还湖于民”的目标,有力地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2、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西溪湿地地处市区西部,现存面积仍有10余平方公里,是国内罕见的城中湿地。这里湿地生态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浓厚,历史上西溪曾与西湖、西泠齐名,并称杭州“三西”。2003年9月,杭州市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六条原则,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恢复和重建生态型、景观型、文化型的河沼次生湿地,进一步保护绿地生态系统、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并正式开园,经国家林业部批准,西溪湿地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三期工程在2008年国庆节前已有限开园,正在全面推进,并于今年国庆节前确保有限开园,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已投入资金100多亿元。

3、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国内外专家认为,京杭大运河作为国际旅游产品不亚于西湖。因此近年来,杭州市正加快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快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力争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旅游的新亮点。2007年国庆节前运河综合整治保护一期工程推出了“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大运河旅游产品。运河综保工程已投入资金100多亿元。

4、积极推进休闲基地建设。为适应旅游业态转型和旅游产品升级改造需求,发挥杭州资源多样化优势,我们自2005年起整合包装并重点推进滨水型、高山型、森林型、乡村型、湿地型、避暑型、温泉型、高端型等休闲基地建设项目,目前17个休闲基地备选项目进展迅速,西湖风景名胜区、富春山居度假村、西溪湿地、千岛湖、天目山等成为市政府命名的首批“杭州休闲基地”。

5、整合创新旅游产品。近几年来,我委与相关区、县市先后开发并推出100个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以及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推进城乡和谐发展;整合包装9条旅游商贸特色街区,逐步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模式的转变;大力培育发展10大潜力行业,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6、合力举办每年一届西博会和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我们承担了历届西博会观光活动部工作,2008年首次举办西博会国际旅游节,负责招徕客人及营销,西博会成了杭州发展会展旅游的主平台。成功举办了首届休闲博览会,吴仪副总理亲临会议。

7、大力开展旅游促销。注重市场分析,细分杭州客源市场,制定了五年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年度旅游促销行动计划,重大旅游促销报请市旅游形象推广委员会集体审定。加强每年度市本级安排旅游促销经费的审计和促销评估工作。2009年起,市本级旅游促销资金增至8000万人民币。

8、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3年10月市政府正式申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在270余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角逐中于2006年4月被确定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城市。历经半年试点和九个基础标准、两个专项标准的考评,杭州、成都、大连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国家旅游局授予为首届“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吴仪副总理为杭州市颁发奖杯和证书。

㈣打好四张品牌——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和国际牌

打好“大杭州牌”。以西湖为核心,整合“三江五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资源,精心策划,统一包装,整体推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杭州在市一级层面已连续5年共投入2亿元在国际旅游市场搞促销,我们初步尝到了打“大杭州牌”的好处。

打好“浙江牌”。加强横向协作,与沪、嘉、湖、宁、绍、舟等城市联手打造“环杭州湾黄金旅游线”,增强浙江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打好“中华牌”。牢固树立跨行政区划和长三角整体发展理念,服务长三角、接轨长三角,形成整体合力。特别是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入境游主要目的地和杭州旅游重要客源地的作用,与黄山、上海联手打造“名城-名山-名湖”国际黄金旅游线,与南京市共推“民国旅游线”,与苏州市共推“天堂之旅”旅游线,每年配合举办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等,有力推动了区域旅游合作。

打好“国际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杭州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按照“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形象品牌,入境旅游市场重点巩固日本和韩国市场,稳定东南亚、港澳台市场等传统入境市场,全力拓展欧美市场。加强与主要客源国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联系,推进与目的地市场旅游服务机构、国外航空公司和新闻媒介的合作,积极争取中国驻外机构的支持,扩大杭州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增强杭州旅游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在日本招商引资和旅游促销期间,杭州市聘用“女子十二乐坊”作为杭州在日本旅游形象代言人并在日本进行推介演出,引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㈤实现了五大创新和突破——职能编制、管理体制、法规政策、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经济指标

职能编制的创新突破。杭州市旅委作为主管旅游业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在原旅游局职能基础上,划入了原由市建委承担的“两江一湖”风景管理职能;新增协调整治和改善旅游环境、规范管理有关景区(点)旅游经营服务活动和景区(点)等级评定工作,统筹安排使用旅游发展资金及各类旅游专项资金、参与旅游业的社会投资和外资引进工作,承办市政府“旅游西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杭州市旅游形象推广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市旅委机关行政编制共54人(含纪检监察派驻3人),旅委下设3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现编制15人,杭州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现编制15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现编制15人。

管理体制的创新突破。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大产业。为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旅游西进”战略,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要素资源为大旅游所用,2002年下半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制约旅游发展体制的“瓶颈”入手,着手建立加快旅游发展的新体制,将市旅委、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贸易局、西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杭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商业资产经营公司、市工商局、市烟草专卖局、市环保局等9个单位组成旅游商贸系统,明确市旅委归口综合协调的职能。同时,赋予市旅委指导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及“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编制的审查审核职能;赋予召集“三委四局”(市旅委、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园文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联席会议,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审批牵头工作,组织协调旅游交通、会展、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设施等各类资源整合与规划指导职能。

法规政策的创新突破。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需求,显现大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和带动作用,营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杭州市下大力气制定和完善旅游法规政策。杭州市首部地方性旅游法规《杭州市旅游条例》于2006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现代服务业和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相继出台了《杭州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杭州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评选旅游、商贸、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和行业标兵的实施意见》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性文件。

接待服务设施的创新突破。全市已有旅行社430家,其中国际社40家,国内社390家,我市有8家国际旅行社、11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年度全国旅行社“双百强”行列,总数分别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和第三位(国内社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国际社第三,位北京、上海之后)。全市星级宾馆243家,其中五星13家,四星37家,我市拥有星级宾馆的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积极实施数字电视进宾馆工程,至2007年,已有260余家旅游饭店(宾馆)完成了数字电视进宾馆工作,这在全国是第一个大面积实施“模转数”并成功运作的城市,其成果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至2008年底,全市有A级景区28个,其中4A景区19个,3A景区8个,西湖风景区被授予全国首批5A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杭州所有三星级以上宾馆、3A以上景区、主要旅游特色街区、旅游公共场所完成了四国文字标识和道路双语指示牌,环西湖公交车、观光巴士开通了中英文广播,杭州出租车配备了英文导向图。杭州市旅游集散中开通了长三角重点旅游城市景区旅游专线。

旅游经济指标的刷新突破。2008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国内旅游者人数4551.67万人次,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617.21亿元,增长12.5%;旅游总收入706.80亿元,增长12.2%。总体来看,杭州旅游业主要指标都有新突破,各项指标高于全国增长,尤其是入境游保持了良性健康的发展。

三、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几点体会

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我们认为,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应当由自己的着力点,既要创造环境,形成气氛,又要引导投资,调动市场。杭州在实施政府主导旅游业方面的主要抓手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应着力在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上下功夫。近几年,杭州接待入境游客数以每年接近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接待国内游客8%左右的增幅。但从总体上看,入境游是仍然是杭州旅游的一条“短腿”,离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还有较大差距。入境游客占比偏低,入境游客人均逗留时间短、花费少,都说明杭州旅游的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最近杭州将推进新一轮旅游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加大外语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国际化信用服务,开通杭州至欧美航线,着力解决好国际游客的可进入性问题。同时切实加强与国外旅游机构、航空公司、新闻媒体的合作与沟通,加大在国外旅游市场特别是欧美等远程市场的旅游促销力度,提升杭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应着力在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旅游经济是一种产品经济,没有好产品就闯不出大市场。目前,杭州市的旅游产品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多的是“星星”,少的是“月亮”。杭州将以“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为抓手,结合举办西博会和休博会,全力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加快西湖申遗步伐;大力推进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把运河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全面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十大休闲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独特性和震撼力的重量级旅游产品,以旅游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带动旅游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应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旅游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没有优质服务就吸引不了游客。与旅游产品相比,我市旅游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离国际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差距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紧紧围绕提高游客满意度,牢固确立“游客至上”、“服务第一”、“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以游客呼声为第一信号,以游客利益为第一追求,以游客满意为第一标准,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喊响“游客的小事就是杭州的大事”,打响“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牌,寓管理于服务中,让中外游客亲身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游客至上”的人文关怀,享受到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高效服务。要进一步加快高星级宾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服务设施、旅游商贸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服务的“硬件”条件。切实加强对宾馆、饭店、商场、车站、码头、机场、海关、公交车、出租车、旅行社等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服务的“软件”质量。要深入开展“诚信兴旅商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整治行动,大力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坚决取缔“野导”、“黑店”、“黄鱼车”,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应着力在提升市民素质上下功夫。当前,影响杭州城市形象和旅游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仍然是市民素质。我们将牢固确立“城市旅游”的理念,确立杭州这座城市就是一个“大旅游产品”的理念,确立每一位杭州市民都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把提高旅游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市民群众增强“人人都是城市主体”的主人翁意识,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抗住利益的“诱”,提升自身的“德”,进一步提升城市市民待客、善客的水平。

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应着力在推进旅游合作、合力兴旅上下功夫。旅游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更是一种合作经济。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旅游交流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我们将牢固确立“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决克服“只竞争、不合作”的倾向,善于“借用外力”,勇于“借梯登高”。要打好“杭州牌”,大力推进市与县、县与县的合作,对市域范围内的旅游产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包装、统一推介,防止“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要打好“浙江牌”,与省内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地联手打造“环杭州湾黄金旅游线”;要打好“中华牌”,与长三角“15+1”城市联手打造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要打好“国际牌”,拓展与国外主要客源地特别是友好城市的合作空间。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