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绸伞的传承之路

2010-07-16 16:26:50 175 点赞 0
人物介绍:宋志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绸伞研究室主任。

人物介绍:宋志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绸伞研究室主任。

    制作西湖绸伞,有18道工序

    制作西湖绸伞有18道工序,第一道是选竹,制作绸伞的竹子一般选用我们浙江安吉德清一带的竹子,但是它不是毛竹,是淡竹,选竹时我们跟着师傅由竹农带着到一块集中的毛竹林里,碰到合适的竹子我们拿一只油漆罐和一支毛笔做上记号。不是每支淡竹都可以用的,一般选择生长期在3年以上时间的竹子,口径要在五六厘米,不能有阴暗面,然后做上记号,由竹农砍下来。为什么要选择直径在五六厘米的竹子呢?主要是考虑雨伞收拢后的手感问题,收拢后手捏不牢了就太粗了,绸伞就不精细了。选竹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双抢”以后,“双抢”后毛竹的病虫害少了,但是即便这样,也是要在做成伞架后进行防腐处理的,一般春竹是用不来的。

    选好竹子后就拿到加工点,劈伞骨、做伞架,也就是第二道工序伞骨加工了。我们主要是跟着师傅做检验,西湖绸伞伞骨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都是手工劈的,一把伞劈下来骨子要均匀,粗细要一样,粗细不一样伞收拢时的效果就不好了,就不圆了。这个过程是蛮苦的,我们都是在农村里蹲点,要住在农民家的,比如我们到安吉选好竹子,再拉到富阳的伞骨加工点加工伞骨,伞骨质量要由我们来检验的,这个过程我们都要跟牢的。等伞骨做好了,我们再拉回杭州制作绸伞,包括车木、伞面装饰、伞骨撇青、上架、串线、剪边、折伞、贴青、刮胶、装杆、包头装柄、穿花线、钉扣、修伞、检验、包装,加上前面的选竹和伞骨加工一共18道工序。

    这18道工序里最有技术性的就是上架,上架就是把伞面上到骨架上去,要求一定要平整,不能起皱;还有一道是贴青,我们做绸伞时要把竹子的篾青与伞骨分开,分别编上号码,等把伞面夹在两者中间后,再按照对应的号码归位,这样把伞骨收拢后就是原来竹子的形状。“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这是西湖绸伞的主要特色。西湖绸伞的伞面现在画的图案很多,原来主要以西湖十景为主,还有人物、山水,后来刷绘结合,刷是指刷花,刷花是最传统的工艺,就是先将图案画好,刻好版子,再把用丝网制成的网板放在伞面上蘸上颜色进行涂刷。现在这个工艺基本不做了,因为有些原材料买不到了,而且现在连网板都没有人愿意做了。

    西湖绸伞,曾是杭州时尚

    西湖绸伞最早是都锦生丝织厂制作的,当时都锦生的老板到日本拿回来一把伞,研究怎么样做一把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雨伞,当时我师傅也在都锦生丝织厂的,因为杭州丝绸有名气,所以就决定做西湖绸伞;后来发展了好几个作坊,什么“竹记”、“黄记”,当时绸伞也是很辉煌的;再后来到解放后,小作坊就合为合作社了,合作社再发展就成了西湖绸伞厂。

    上世纪80年代,西湖绸伞厂停产了。我师傅开始是在都锦生丝织厂的,后来自己出去做了,到研究所1978年左右恢复生产后又到研究所工作了,1989年去世,我师傅又会制作绸伞,又搞理论研究,是比较全面的。

    我是1977年底到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当时研究所有绸伞室、石雕室、刺绣室、灯彩室,我分配到绸伞室跟着竹师傅学做绸伞。刚进去时是每天8角钱的零时工,干点制作刷画的版子、选竹的活,大概过了3年,研究所正式招工了就转成正式工的,以后一直在做绸伞。

    到1995年的时候,我从研究所停薪留职,到富阳当地加工伞骨的地方找了一批人开始制作绸伞,从1995年到2002年这一时期是绸伞制作、销售最好的时候,这个时期我们的订单全国各地都有的,得奖也都是在这个时期,我大概得过2个铜奖、1个金奖,还有优秀奖,最高的奖项就是2003年获得的杭州市优秀旅游商品金奖。

    西湖绸伞的用途主要是用来遮阳、拍照,它更多的是装饰作用,另外它毕竟是杭州的传统产品,还可以当作礼品送人。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跟我的师傅试验成功了一种伞的新品种——防雨绸伞,当时二轻系统是有科研资金拨下来的,它在小雨的时候是可以用一下的。防雨伞所使用的材料要求绸的密度厚一些,我们用的是斜纹绸,再在绸面上做防水处理。

    西湖绸伞北方人很喜欢,还有上海人也很喜欢。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西湖绸伞厂大概一年要生产10多万把绸伞,出口到东欧国家,也是作装饰用的。当时西湖绸伞厂生产的基本是一个品种。而我们绸伞工作室,是专门研发绸伞新品种、做小批量绸伞的,品种多,价值高。我们研发的新品种有的给西湖绸伞厂做,如果他们不采用,我们就自己做,但是量不大的。像前面说的防雨绸伞他们没做,因为嫌成本太高,我们就自己做了,也在市场上投放了,效果不错。

    研究所在1995年改制时绸伞制作曾经停过一段时间。2002年以后,整个绸伞市场开始萎缩,我开始搞工艺品,绸伞也做的,但不多,我当时想这块扔掉比较可惜,还是要尽可能地做,这时期放进去的精力、资金也不少,到现在库存的绸伞还有很多。现在专做绸伞的仅有一个人了,在杭州市伞博物馆现场做的。去年5月杭州筹建伞博物馆,当时西湖绸伞厂的一个师傅还有我,做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制作了一批绸伞。1995年我在富阳做的时候召集了一批年轻人,这批人现在学会制作绸伞,他们也有三四十岁了,但现在都不做绸伞了,都在皮具厂、家具厂干活。除了这帮人以外,年轻的人都不会做绸伞了。

    西湖绸伞,   要走精品之路

    2008年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现在对这一块非常重视,有专项资金拨下来的,去年总共拨了8万元左右,这批钱都到了研究所,后来都用在做伞博物馆的那批伞上了。

    我自己也想把绸伞再做起来。但是现在制作绸伞问题很多:一个是现在工人很难找,找外地人需要安排吃和住。第二是绸伞没什么市场,没有市场,伞卖不掉的。第三是杭州制作绸伞的成本太高,而且外地产的伞便宜,一冲眼看质量也可以,这样西湖绸伞一报价,人家都觉得价格很贵。

    今后,我想绸伞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就是做少点、做精品,绸伞只能走高端路线。至于它的创新是比较麻烦的,因为伞骨这里不能动,动了就不是绸伞的特色了,只能从图案上变化一下,还有伞头、伞杆上做得精致点。我曾经做了一把绸伞捐给了伞博物馆,很高档,画了西湖全景,伞杆是红木的。我也有打算再带几个徒弟,今年也准备把它排到计划中,利用我租的仓库选一两个人制作绸伞。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