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论坛日前落幕

2010-11-02 21:24:39 70 点赞 0
2010良渚论坛日前落幕,看起来却更像一个开始——当一个规模宏大的良渚玉文化产业园开幕,当国家级玉雕大师永久落户良渚,当西泠拍卖行发布良渚 “中华玉”,当“台湾创意教父”和北京

2010良渚论坛日前落幕,看起来却更像一个开始——当一个规模宏大的良渚玉文化产业园开幕,当国家级玉雕大师永久落户良渚,当西泠拍卖行发布良渚 “中华玉”,当“台湾创意教父”和北京的文博专家在这里频频脑力激荡,当“良渚”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主流媒体上,论坛落幕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启了全新的商机、全新的创意和想像,也令现代人对良渚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良渚玉,从远古走向现代生活

    回顾良渚论坛三年,我们清晰看到了它走过的路途:文物的良渚论坛——文化的良渚论坛——文创产业的良渚论坛。

    最初,良渚论坛强调的是“文物”,向世人展示良渚的“文物”价值,着力于让更多人知道良渚玉器、良渚遗址,知道历史曾经有过“良渚文化”。紧接着,良渚论坛的重点转向“文化”。良渚玉器不仅是玉器,它还蕴涵着先民们原生性、独创性、开拓性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着江南文化的特征。

    到了今年,良渚论坛与“文创产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企业家在这里寻找商机,设计大师在这里寻找灵感。通过短短三年的发展,良渚论坛打通了一条良渚玉从远古文物走进现代文化生活的路径。

    产业化,企业渐成良渚论坛主角

    今年的良渚论坛,宣告了玉文化产业基地的建立,雄心勃勃地规划出涵盖玉器收藏、鉴赏、展示、开发、交易、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的“一条龙”式产业规模。它将成为余杭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内涵和生命力的发展高地,成为国内一流的玉文化产业发展园区。

    在开园仪式上,最受瞩目的是“中华玉”的发布。5000年前的王者之器,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形器等三件玉器,被正式命名为“中华玉”,并在一场拍卖会上隆重登场。与此同时,一大批玉雕专家和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基地,这些都是“良渚论坛”向产业化发展的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似乎已成为一个趋势。其实,早在今年5月,在“良渚论坛动漫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这个趋势已露端倪——3D电影《红山龙》在论坛期间发布,电视剧《十月围城》签署了合拍协议,约定以西溪湿地公园(余杭)为主要拍摄场地……众多产业项目的签约给论坛注入无限的活力。

    随着良渚论坛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更多的企业不断参与进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与文化相关的企业极有可能成为良渚论坛的主角。

    求创意,玉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论坛上,“两岸文化创意十人谈”吸引到两岸三地的文创专家汇聚一堂,探讨如何将玉文化带入寻常百姓家。在这个十人谈上,深入千年玉文化的传统和面向未来的前卫见解碰撞出火花,前所未有地打开了人们的思路:玉文化也可以构建现代人的生活姿态。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说:“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到浙江杭州良渚来谈文化,要带着敬畏之心,我在这里感觉到个人的渺小,感觉到文化的深厚。”

    台湾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员易介中提倡把玉做成一种时尚。他惊叹拥有几千年玉文化的中国,闻名世界的关于玉的系列设计只有奥运会奖牌,“我在网上搜索,搜不到一个知名的设计师,我们只有国家工艺大师。查不到以玉为主材料的知名设计中心,查不到一个国际奢侈品品牌以玉为材料的系列总设计。”

    而被誉为“台湾创意教父”的石大宇则展示了真正的设计案例。他带来自己设计的一系列作品,有他曾经创作过的经典,也有短时间内完成的针对良渚玉所做的设计样例,让在场的专家和观众叹为观止。

    “要推广玉文化,必须让它走进人们的生活。”石大宇说,“具备功能性和美感的设计才有生命力。”

    “听了专家们的发言,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会后,余杭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论坛的举办将有助于弘扬良渚文化,开启文创产业的新思维,提升良渚论坛、“创意”余杭、“创意”良渚的品牌知名度,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提升。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