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畔古村落游记攻略 体验那些传统的文化

2016-09-21 09:24:29 297 点赞 0
温州楠溪江芙蓉古村初识楠溪,缘于唐诗人孟浩然的诗句“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至永嘉?”,一首诗里就流淌着一条江水。素闻永嘉楠溪江畔不仅秀水奇山、

温州<a href=http://www.hang-zhou.net/nanxijia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楠溪江</a>芙蓉古村温州楠溪江芙蓉古村

  初识楠溪,缘于唐诗人孟浩然的诗句“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至永嘉?”,一首诗里就流淌着一条江水。素闻永嘉楠溪江畔不仅秀水奇山、地灵人杰,风光优美旖旎,而且文人辈出,自古就有“东南邹鲁”、“溪山邹鲁”之誉,在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则有“永嘉四灵”、“永嘉学派”闻名于世,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2009年,楠溪江古村落整体被授予国内唯一“中国景观古村落群”称号,其中芙蓉村、埭头村、屿北村、茶园坑、暨家寨、林坑6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名录,芙蓉村古建筑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屿北村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幽幽青山,淙淙绿水,被誉为“中国山水诗摇篮”的楠溪江孕育出了远离尘嚣、亦耕亦读的古老村落,也印证着永嘉的悠久历史。然而,惜乎无缘以见,一直深以为憾。

  直至最近,前往温州讲学,乐清的芙蓉镇林校长等人盛情邀请我去永嘉,心中不由窃喜,公私两顾,可遂心中一大愿。

芙蓉古村的古建筑芙蓉古村的古建筑

  芙蓉古村

  芙蓉村位于永嘉县的岩头镇以南永仙公路西侧。相传村西南有座高山,三峰突起,色白透红,状若含苞待放之芙蓉,故取名为芙蓉峰,村中有一大水池,每天傍晚芙蓉峰便倒映水中,村以此而得名。

  踏进古村,仿佛时光开始交错,一不小心,一个踉跄,就埋在了历史的洪荒里,跌跌撞撞地前进。古村建筑风格朴实,既没有多少深宅大院,也没有雕梁画栋,房屋全用卵石原木构筑,却显得更加朴素真实,自然明朗,野趣天然。

  据介绍,古村布局有很深的讲究,象芙蓉古村就是按阴阳五行上的“七星八斗”来布局,如此好的风水使村子人杰地灵俊彦辈出,据说南宋时这里就曾出过18个京官,誉为“十八金带”,大宗祠里至今还挂着一块金龙盘边的状元匾,上空依然飘荡着琅琅书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化脉络也从这里悄然穿过。

  漫步在芙蓉村小巷里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一排排鹅卵石、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班驳的墙面,都能引起无尽的瑕想,猜想曾经的人、曾经的事。村中央有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溪边妇女三三两两在洗衣或洗菜,再走过去有一座凉亭,亭中坐着几个老人们在软语闲聊,任你怎想,任你怎看。

  逛着看着,对村子就有了更多的理会。谁曾想到,一个僻壤,一个柔弱的小村,一群文弱的人,骨子却也有其坚硬的一面,含而不露,当家国危难之际,放下手中的书卷,走出明净的书房,用缚鸡之力的双手拿起兵械抵抗外辱。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咸淳元年进士陈虞之响应文天祥起兵勤王,率领全村义土八百多人号“陈家军”,据守芙蓉峰三整年,最后全部殉难,留忠骨埋于楠溪的碧水青山之中。从南宋到元、明、清,因抗元抗清村子几经夷为平地,后又不断重建。 

  危难一过,面对这些辉煌与功勋,芙蓉村的人只是淡然一笑,又过着原先的日子。也许村民已经习惯,见到我们也没有任何的不自然,倒是我们的聒噪象一帮突然擅闯民宅的不速之客。

1 2 3 芙蓉书院芙蓉书院

  “耕读长廊”丽水街

  建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街”、“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它全长300多米,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2米~2.5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

  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冷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

  “文房四宝”苍坡村

  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于955年,原名苍墩。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村设计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独具匠心。

  苍坡村南寨墙上还有一座望史亭,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这里还流传着李氏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

芙蓉古村景致古村景致 芙蓉古村的俯瞰古村的俯瞰 1 2 3 古村那些充满历史沧桑的古建筑古村那些充满历史沧桑的古建筑

  其它景点:

  林坑:

  林坑村始建于明朝,小得宛若巴掌。此地多木石砌筑的房屋,真实不失野性,加之别致的造型,与四周环绕的秀美山水相映成趣。房屋依山势而起,错落有致,高高低低,常年浸润在水汽中的黑瓦如挥毫泼的墨给古村落又增添了几份淡雅的古韵。两股清泉绕村而过,五座大小不一的木桥、石桥点缀溪涧,别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韵味。

  埭头村:

  埭头村古称埭川或埭谷,地型由西向东倾斜,其型如船,人称船型之地。该古村建于元代后期,背依九螺山,丹崖如染,面向梧山,为陈姓血缘聚居之村落。

  在村中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中尤以鲁班祠、松风水月最为著名,在这里可看到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文化底蕴。此外,相传书圣王羲之当年担任永嘉太守时,遍游楠溪,最后停留在这里挥毫作画七天,洗毛笔将池子的水变成了墨绿色。后人为了纪念一代书圣,便称为“墨沼池”。

  屿北村:

  屿北村始建于唐代,村四周群山叠绕,形似莲花瓣,村落聚冲"莲花心"。村落按照道学"易经"中阴阳五行学说的风水格局方法,把北向金字山定为"金",把南方屿北森林定为"木",把东侧交*路形定为"火",把西向(莲花心)肥沃黄土作为"土",把城河围绕"莲花心"一周定为"水",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单元和自然村落。

  悠游村中,少了奢华绮丽的雕梁绣柱,只有本形本色的素木蛮石。千百年来,世居此地的人们就这样依托天然的鹅卵石、山块石、粗条石筑构寨墙、河道、围墙、照壁和房屋的外墙,只有那些依照不同几何图案花纹铺设的院落庭园、村街小巷才显出素朴中的灵动。不少来过此地的人们都会心生惊诧:这真是一个粗犷的木石艺术世界。

  茶园坑:

  茶园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小村,保存着12座完好的古屋,古屋背山面水,竹树婆娑。进入村子,一座座青砖黛瓦的古屋傍溪而筑,沿着小溪间的碇步桥往前走,徜徉在幽静的小巷里,仿佛时光都凝固在了远古时代。村内有一神奇的“天然空调寒风洞”,洞口呈正方形,能容10余人,据说夏天井洞内外温差达21摄氏度,站在洞口甚至能看见白气腾出,是一处天成的纳凉场所。

楠溪江畔的古村楠溪江畔的古村

  暨家寨:

  暨家寨原名屿山村,由于此地村民多姓暨,故后更名为暨家寨。该村位于楠溪江源头景区入口,此地地势险峻、青山环绕、古木参差、翠竹茂密、瀑多谷深,俨然一处天然氧吧,是众人在炽烈的火夏避暑的好去处。

  村里只有八间统一的石木结构原生态大屋,与周边的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当然,来到暨家寨就别错过当地天然有机的特色农家菜,诸如:番薯烧田鱼、苦槠豆腐、炖土鸡、炒芥菜、自酿米酒等等,让游客流连忘返。

  水月塘:

  水月堂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是八世祖祖李霞溪为纪念其为国牺牲的胞弟李锦溪而建。

  仁济庙:

  由十世祖李伯钧于宁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庙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树,至今已八百多年。

  水亭祠:

  原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其南有文峰塔,站在书院的水亭里向南望,塔影正巧照在水池里,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

  金昭牌楼:

  明神宗为表彰金昭功绩,特下旨建进士牌楼。牌楼保存完整,为东西走向。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楠溪漂流:

  据说楠溪江有72湾、36滩,目前是中国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江流,经鉴定,江水中的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被专家们誉为“天下第一水”。

  石桅岩:

  迷人的山水,静谧的美丽,这妙处大概也只有到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入了山门,刚才还在感叹山中郁树葱葱,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一潭碧玉池水就这样呈现在面前,让你惊喜,让你诧异,两岸重山掩映,此处号为小山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