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湖漫想

2010-07-17 15:31:50 192 点赞 0
游西湖碰上雨,人人都说好,难道都以为雨中游西湖容易“艳遇”?总有那现代的水生和白娘子在西湖边上闲逛,蓦地里你头顶会多出一把浪漫的伞来。可我自己带了一把小小的太阳伞,面积仅够容一人,因而艳遇的机会又少去了几分。也还有人被苏轼老人忽悠了罢,所谓:“水光潋滟睛方好,天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多多少少总带有些文学性的夸张,不能全信

游西湖碰上雨,人人都说好,难道都以为雨中游西湖容易“艳遇”?总有那现代的水生和白娘子在西湖边上闲逛,蓦地里你头顶会多出一把浪漫的伞来。可我自己带了一把小小的太阳伞,面积仅够容一人,因而艳遇的机会又少去了几分。也还有人被苏轼老人忽悠了罢,所谓:“水光潋滟睛方好,天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多多少少总带有些文学性的夸张,不能全信。

两小时的空中颠簸之后,我落地杭州东边。是阴天,天气凉爽,完全没有北京的暑热之气,但愿不要下大雨才好。当我站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上俯瞰西湖时已下午三点,天继续阴沉着,云层涌动,一股山雨欲来之势。那也无妨,正好可验证一下苏轼诗中雨中西湖天色空蒙的奇景。运气若好,说不定还可见一见:“塔轮分断雨,倒霞影,漾新晴。”之美景。

登雷峰塔自然会想起《白蛇传》的故事,想不起也不要紧,塔内大幅的《白蛇传》故事画会唤醒你的记忆。从断桥相遇、游湖借伞到水漫金山……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我不由得想起童年时期看过的电影,那时候我还被抱在大人的怀里,记忆相当模糊,白娘子长什么模样记不清了,但几个场景还清晰可见,比如,白娘子酒后现形,一条巨蛇在滔天的波浪中翻滚。非要说白娘子的样子,浮现在我眼前的便是赵雅芝那张布满温柔笑意的脸,赵雅芝大概成了我们那一代白娘子的固定形象了。这么美丽善良的白娘子怎么可以被压在塔底,雷峰塔在人们的愿望中注定要倒。鲁迅先生一论、再论雷峰塔倒掉,代表了广大人们的意愿。谁要生生破坏人家的幸福,是不可原谅的,所以人们要让法海和尚龟缩到蟹壳里,永世不得翻身。

雷峰塔命运坎坷,雷峰夕照之美景而今难以再现,我自然无法看到“黄妃塔颓如醉,大好残照逗”之景趣。新塔看来以钢为框架,以铜件为装饰。拾级而上,塔内每层展示不同历史、人文风貌,但我最关心的还是塔外西湖全景。走到塔面向西湖的游廊上,清风迎面拂来,夹带着凉爽的雨雾,雨已开始下了,眼看着愈来愈大。待我登上塔的顶层,放眼四望西湖,只见雨雾茫茫笼罩于西湖之上,象是给绿西湖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水天一色,朦朦胧胧。左望苏堤如一条碧绿的缎带系在西湖的额头上,前眺三座小岛静卧雨中,旁边的大爷说那是“三潭映月”景点所在。柳浪闻莺,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这些如诗如画景点又各自分布在何处呢?从塔顶看,一切都在绿树和雨雾的遮掩之中。下塔后,雨渐逐渐小了,但未有停意,我不能再等,便举着小伞找苏堤而去。

穿过翠绿欲滴的树丛,随湿漉漉的小路左折右转,不知不觉中已行走在苏堤之上。苏堤宽阔,两傍垂柳依依,碧桃滴翠,西湖水、雷峰塔、远山、小桥、画舫时隐时现。虽然小雨纷纷,路上游人还是不少,但水上的游人却少了,因不少船工追着游人兜揽生意。我有点心动,若坐船沿湖兜一圈,便与轻烟紧锁西湖更亲近了。不过,不在苏堤上漫步一回,也白来西湖一回了,于是继续心无旁骛地朝前走去。我边走边四处看着,品着,联想着。想象那已远去的苏堤春晓,谁让我来的时候已是“苏堤万柳春残,曲院风荷番雨”的初夏呢。遥想初春桃绽红,柳吐绿,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然如此风情,我无缘领略了。遗憾中,行至映波桥,停驻桥上,看垂柳带雨,烟波摇漾;听水流潺潺,鸟语啁啾。一时清静之后,有旅游的团队过来,听导游正说:“我们的西湖水,是半死不活的水,也就是说,一半死水,一半活水。”有趣的很。对苏堤的历史,我略知一二,知是大文豪苏轼杭州知府时,为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命此堤为“苏堤”,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那么我再往前行应遇到“锁澜”一桥了,很快,我便到了锁澜桥上,站在锁澜桥上,“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待走到“望山桥”时,天色已晚,问垂钓的老者,走完苏堤还需多久?老者说一小时不止。再看路上,行人稀少,这时雨又大起来,只好原路返回,想,隔日再来。谁料我这一去,便忘记苏堤了。第二日,匆匆游览了曲院风荷,三潭映月,柳浪闻莺后便离开了西湖。苏堤于我是一憾,白堤于我是另一憾。 

苏轼和白居易都是我十分敬重的文人。苏轼诗词里的豪迈气势曾一次次激荡我的胸怀,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体现了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象。而那时候的苏轼正当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政治理想和抱负都得以施展,作为杭州知府的他组织徐州军民修筑苏堤后,曾愉悦而豪情洋溢地作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如此豪放奔腾如流水出闸,显现其政治豪情。而我更喜苏轼别具一格的婉约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我少年时期寂寞心境的体现,以此句为案头语,陪伴了我多年。后来读到《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此词序,得知一个美丽凄凉的故事。说苏轼被贬惠州任职期间,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此事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我宁信其真。有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苏轼这首词更令人感动,更令人拍案叫绝了。其实此词是托物言志,借物比兴。比喻人生如鸿雁来去,生生不已,象春梦一样,来去而无踪。寄托了词人的孤寂之情,但不愿同流俗,宁清高自守,孤独往来。站在苏堤之上缅怀苏轼,心中又多了几分豪迈与超逸。若再到杭州,一定要再在苏堤上好好走走,走过苏堤到白堤,看看白居易。白居易与白堤,又有何渊源呢。我还是留给下次来时来探究吧,只记得有这样一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再游西湖,那么一定要选择春天了。唯有春天,才能一品苏堤春晓;唯有春天,才会有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唯有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心才愿苏醒。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