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酒店喝黄酒乌篷船上看社戏学手工黄酒

2016-11-04 18:29:13 295 点赞 0
每当冬至过后,全国各地都进入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期,而在江南绍兴却别有一番民风民俗,谚语称"冬至大如年",是一年中的大节。我几次去绍

温一壶黄酒好过冬 乌篷船上看社戏(组图)

  每当冬至过后,全国各地都进入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期,而在江南绍兴却别有一番民风民俗,谚语称"冬至大如年",是一年中的大节。我几次去绍兴,为之动情的是还是去年冬天那一段惬意生活。白墙黛瓦配上清灰色的街道,特有的江南风韵。街道两侧大大小小商铺紧挨着,墙上、竿上挂满腊鸡、腊肉等,空气里充斥着黄酒的糯香和腊制品的咸香。深吸一口酒香,酒未醉人,人已自醉,这是只有绍兴才有的味道。

  黄酒暖身,“双臭”相随

  绍兴人家,几乎每天都要喝点黄酒,周身松软。即使你不喝只看,当地人饮酒闲聊也是令人兴趣十足的一道风景。往来街道两侧,与臭豆腐的乳香相伴的就是甘醇酒香。处处商铺、家家餐馆都陈设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黄酒,均是地道的货色。听当地人介绍,冬春到绍兴选16度以上黄酒品味,六味俱全,醇香厚重。抵不住诱惑,数日内痛痛快快地把各种类型的黄酒尝了个遍。

  咸亨酒店还能吃到孔乙己当年吃的茴香豆,也能闻到那最原味的"臭豆腐"。由于孔乙己的原因,来绍兴的男女总喜欢到咸亨酒店以一种斯文的腔调对着柜台说:“温两碗黄酒,要一碟茴香豆 ”,并且用这里独特的串筒来温酒。

  从鲁迅故里景点的入口,沿窄窄的青石板路一直往里走,沿途就会看到好几家"咸亨酒店",而且每家门口都站着一尊孔乙己塑像,让人难辨真伪。这时要牢记,只有一直走到街尾,看到一处敞开间的平房才算到了正地儿。虽说这里水牌上各种品种的黄酒一应俱全,但最值得推荐的是太雕。它是由多种年份的黄酒勾兑而成,味道奇香,在其他地方绝对喝不到。黄酒最地道的喝法是当一回"短衣帮"。一个锡壶的酒,称为一案,倒出来,正好是浅浅的两碗,所以最少要喝上两碗酒,要是不知道路数,去酒店只喝一碗,会被人嘲笑的。而用什么搭配黄酒才算最地道?"只要是手抓着吃的菜都好",掌柜会哈哈一笑告诉你,“用手抓着吃,再喝一口老酒,滋味可不一样呢” 。

温一壶黄酒好过冬 乌篷船上看社戏(组图)

  臭苋菜、臭豆腐、醉鱼、醉鸡,茴香豆各点了一盘,点了碗黄酒。臭豆腐的地道岂止是名声在外的"臭",那口感让人上瘾。放入嘴里的瞬间如吻凝脂般的肌肤,上下齿稍加用力,再经舌尖的舞动和润滑,柔香都从鼻腔排出来。咂一口黄酒,甜丝丝地,浸着米香。数秒后,食道和胃里被渐渐温暖了,慢慢感觉身躯也跟着暖起来,神经似乎也放松了。考验食客勇气的是夹一口臭苋菜,味道令你不得不试探着轻轻咬,"冲"味猛地排出随着咀嚼再感觉起来,苋菜的汁液还残留一些在口腔,却滑腻腻的清香,有点薄荷的清爽感。清香中混着黄酒的甜香,变得美妙了!加上粒粒茴香,一碗酒不知不觉就见底了。

  临窗坐饮,有顺流而行的乌篷船相伴,这一趟冬日绍兴之旅,就算没有旅伴,你也能凭一碗黄酒在老绍兴们眼中找到一丝默契。忽的想起《舌尖上的中国》里评价绍兴黄酒:“黄酒厚重而绵长,中国人可以从这一种饮品里,同时品味出柔和刚两种境界”。正如我现在不温不火、恬静平和的心情。

  跟随老艺人探访手工黄酒

  鉴湖,水势浩渺,碧波映照,成片白墙乌瓦的旧宅子环湖而建,颇有江南水乡的乡间野趣。清末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自号“鉴湖女侠”,而使鉴湖更多了一份豪迈的传奇。这片由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开凿而修的水域,因水质清醇,除了作为绍兴一景以外,更是酿造上品黄酒必不可少的水源。虽说传统的手工酒作坊近乎销声匿迹,但真要找,还是能找到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这一纯手工劳作的酿酒之人。

  冬天是鉴湖水最清澈、最温厚的时节,用冬天湖水酿出的冬酿,一向是绍兴酒中的上品。潮冷的江南冬天,却是"酒头脑"(负责酿造的技工代称)们积蓄了一年的力气、经验,要好好发挥的季节。鉴湖方圆几里内分布着绍兴最老牌的几家酒厂,最值得一去的是倚鉴湖而建的塔牌酒厂,一台抽水泵直通湖心,直接抽取底层最清澄的鉴湖水来酿酒。

1 2 温一壶黄酒好过冬 乌篷船上看社戏(组图)(坚守传统的民间酿酒法 作者:飞仙)

  从立冬到立春,手工黄酒一年只酿一季。初冬时节,酒厂的师傅们一早就忙活开了。戴着毡帽、满脸通红的师傅们两人一组,用粗大的竹杠扛起满满一竹筐浸泡好的糯米,颤颤微微地抬进蒸饭车间。车间里热气蒸腾,如坠云海,隐约可见4个蒸饭台子和一台改装过的鼓风机。随着一声有力的号子,一整筐糯米被倒进了蒸饭台上硕大的红漆木桶里,蒸汽很快弥漫了整个作坊,看上去像个巨大的蒸笼。

  塔牌酒厂是绍兴有名的老字号,也一直坚持着手工酿造技艺。这里的潘兴祥师傅祖传三辈都是酿酒师,在黄酒界也属小有名气。据他讲,酿酒全凭经验,即使步骤相同,最后成酒的口感差别也经常十分微妙。

  乌篷船上听社戏

  唯有黄酒和社戏让绍兴的百姓兴奋了几千年,在读了鲁迅先生的《社戏》后,便心心念念的要看一出。 "大敲,大叫,大跳,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 夜晚的乌篷船上目睹的场景让我又惊又喜,90年前被鲁迅在《社戏》一文好像就书写在眼前!

  傍晚时分,立在水上的戏台模糊在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的戏台,大幕随着锣鼓渐渐拉开,前奏逐渐变得粗犷而高昂,拉开了整场戏的序幕,台下的眼睛随着节奏瞪起来,一同朝着舞台扫去。远处的群众,闻声快步赶了过来。约十分钟随着喊叫开场了,几分钟一个高潮,随即引发一阵喝彩。似乎天天看天天有味道,演员们台上演出,村民早已在台下泡好了茶,酒热脸红,敞开外衣,和着台上的节拍,想着赏心的乐事。

温一壶黄酒好过冬 乌篷船上看社戏(组图)

  看戏的人是很自由的,一边喝着黄酒一边悠哉悠哉的看着戏,再嚼上几颗茴香豆,脆生生在嘴边作响。几分醉意,几分激昂,几分逍遥又几分自在。由于绍剧方言为多,立在剧场两侧的电子字幕显示的台词是普通话,凭借字幕跟下来,就会渐渐品出味道来。社戏表现了老百姓原汁原味生活,既古老又接地气,在不经意间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

  听演社戏的演员介绍,做这行是个苦差事,年年都有伤残演员,而且观众看戏一直都是免费的。每次演出能够或多或少地得到当地乡村组织、社会人士的资助,也仅可支付演员补贴。好在政府财政保证所有演职人员的工资,从事这行仍属清贫阶层。演员和观众不舍不弃绍剧,这是牵着他们魂魄,印染着浓重民风、民情和民俗的一根脉动。

  我在乌篷船里,悠然水面之上,手里几颗茴香豆,口中余留黄酒香,行走水上绍兴的街巷中,也会感受到桥多船多歌亦多。时不时能从某户人家的窗户里飘出绍剧的唱腔;清早的河畔、古街巷中民众自发的社戏唱段,唱腔豪迈,披肝沥胆,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

  离开绍兴的前夜,心里隐隐有些不舍得。窗外灯火点点不绚丽,有车鸣人语但不嘈杂,白墙黑瓦更平添安宁。喝碗香醇的黄酒,面对娴静的小河,远处若隐若现地飘来社戏抑扬顿挫的曲调,一个恬适的城市,一个暖融融的冬!

 

THE END

本站相关标签